发布日期:2013-23-19 作者:小白系统 来源:http://www.03727.com
科技产品是否具备竞争力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使用的技术是否先进。一般而言,先进的技术可以带来更好的体验,毕竟很少人会把心思花在怎么把产品做得更差。不过,好技术并不能钦点您获胜,毕竟市场的反馈也是很重要的。某个技术是否能够上位,不仅取决于技术本身,历史的进程、市场的反馈也是相当重要的。
你们常常可以看到,一些指标并不那么出众的“坑爹产品”,反而成为了市场的主流。今天,就一起来谈谈那些劣势技术反杀的例子吧!
等离子:画质完爆液晶怎就输了?
液晶产品现在遍地开花,但稍微关注显示技术的朋友都了解,液晶技术刚推出时并不被看好。在当年,电视发展面临的路有两条,分别是液晶和等离子。和液晶相比,等离子技术在画质上吊打液晶,如何看都是更好的显像技术。然而,许多人都没想到,最后取胜的竟会是液晶而非等离子。
液晶和等离子技术竞争的初期,等离子拥有液晶难以与之相比的优势。在对比度、响应速度、色域、可视角度等几乎是相关画质的所有方面,等离子都碾压液晶。即使到了液晶已经趋近于改无可改的现在,画质和等离子相比,依然有着难以弥补的硬伤。
和之前的显像管电视相比,液晶在画质上的表现是大大倒退的,人们很难接受新一代的技术居然远不如旧。是的,等离子才是正确的路,这是当时许多人的看法。然而接下来的剧情基本便是,等离子优势很大,等离子A了上去,等离子打出了GG。
等离子是如何输的呢?从画质的角度来说,这的确是非常优秀的技术;但光有产品力是不足以支撑起庞大的产业链的。等离子不像液晶那样,很简单就能够做得轻薄、大尺寸以及最重要的价格低廉。画质好又怎么?您贵。画质好又怎么?您不能像液晶那样通杀手机显示屏电脑显示器电视屏幕n个领域。渐渐,厂商都转而生产液晶,等离子产品线变得举步维艰。
同时,从单纯的产品力角度而言,等离子的体验也并不完美。它能耗高,质量还很差。画质好,那也得有正常使用这个前提。动不动就烧屏黑屏裂屏什么的,谁受得了?等离子在质量方面的坏口碑甚至一度盖过画质方面的好口碑,消费者也不买账了。最后,等离子在厂商和消费者中都遭到冷遇,看似是劣势技术的液晶,取得了最终的胜利。
闪存:MLC体验更完美咋就被抛弃了?
随着ssd的普及,闪存技术也越来越多地为人所关注。不少人兴趣勃勃研究了一番ssd后,接而发现体验更完海尔MLC乃至sLC的产品已经渐渐被排挤出市场,寿命、速度都远远不如的TLC甚至是QLC,竟然成为了主流。为什么坑爹的TLC/QLC竟能逆袭?一个字:钱。
闪存的发展其实是非常有趣的。一般的半导体技术,制程、架构越新,性能越高。但闪存却不同,制程和架构令密度变大容量变大的同时,性能和寿命都随之缩水。储存器要实用,容量是个太大的考虑因素,sLC和MLC很难用便宜的价格,做到比较实用的容量。于是,TLC/QLC上位也就理所当然了。
TLC/QLC虽然规格差,但也不是不能用。正所谓寿命不够容量堆,速度不够通道堆,闪存容量大了,一些问题也会得到缓解。尽管sLC/MLC的确有着更好的产品力,能带来更完海尔体验,但优势的技术并没有带来优势的价格,淡出主流市场也在情理之中。
显示接口:dp规格更高但为什么电视都用HdMi?
4K设备越来越多,大家也开始注意到4K的一些使用条件,例如显示接口。目前能够比较好支持4K/60帧/HdR输出的显示接口主要是HdMi 以及displayport(dp)。这两种接口相比,dp在技术规格、用户体验方面,都是要比HdMi好的。
HdMi能够支持4K/60帧/HdR输出的版本是HdMi 2.0a,但是目前HdMi 2.0a普及度不高,不少新推出的显示器、电视产品的HdMi接口还是比较老旧的HdMi 1.4,并不能完美支持4K。而dp接口就乐观多了,新推出的设备只要有dp接口,基本上都是完美支持4K的dp 1.4。
不仅如此,dp 1.4的规格也要比HdMi 2.0a更高,dp 1.4的带宽可达32.4Gbit/s而HdMi 2.0a的带宽只有18.0Gbit/s(尚不如dp 1.3),dp 1.4已经可以支持8K分辨率而HdMi 2.0a只支持到4K,另外dp还是中文授权而HdMi需要交授权费,更别说HdMi热插拔更简单出事了。
乍一看,dp和HdMi相比,产品力可谓是完爆。dp新版本普及率更高,规格更高,授权还是中文的,但就算有着如此多的优势,电视机们竟极少使用dp接口,基本上清一色列装HdMi,这又是为什么?
电视之所以不用技术更优秀的dp,主要是资本从中作祟。HdMi的背后站着各位家电大佬,例如松下、东芝、索尼、日立等等,现在HdMi联盟已经包含了83家大强化。俗话说一流强化制定标准,更别说这么多一流强化站在一起了。不把HdMi这标准推出去,老板们怎能笑逐颜开。于是,电视行业清一色排挤dp接口,在pC显示器和显卡中流行的dp面对着铁板一块的电视市场,只能一筹莫展。
当然,HdMi也占据着推出时间更早这个先机,但这并不能解释为什么dp是中文的,厂商们都不愿意加一个上去这种现象。dp标准背后是视频电子标准协会(VEsA)这个非营利组织,虽然AMd、intel、nV等pC厂商也表示很支持dp,但它们也同时处于HdMi阵营中。技术更优秀的dp遭到排挤,的确令人可惜。
ed2k:比BT开车更爽但为什么渐行渐远?
对于ed2k,各位秋名山上的老司机已经是轻车熟路了。在数年前,许多资源都是用ed2k链接来进行共享,但近年来ed2k链接似乎淡出了主车道,司机们更习惯于用BT的Magnet磁链来开车。其实从原理来说,ed2k要比BT更先进,为什么会被取而代之呢?
说ed2k比BT更先进,是有原因的。和BT相比,ed2k是一套更完备的分享协议。任何文件经过Hash后,都可以在ed2k/KAd网络分享,该网络只要您安装了eMule客户端就可以进入,在eMule中您可以随意搜索、下载所有分享的文件,用户之间还可以进行聊天。BT可实现不了这么多功能,光是一个搜索,BT望尘莫及,eMule只要装了客户端就可以随便搜资源,BT还得到网上求种,孰优孰劣一目了然。
然而,ed2k却存在一个不容忽视的缺点——它太复杂了。ed2k并不是为下载而生的协议,要正确设置eMule,要比开启BT客户端然后把种子拖进去下载复杂得多。您得折腾Hightid,折腾分享文件夹,折腾ipFilter,折腾服务器等等。
另外,eMule一旦开启,就会不断上传处于分享文件夹的文件,这让它很不适合中国这样的上传带宽吃紧的环境,KAd协议甚至还因为耗费太多上传带宽,遭到某些运营商封杀。
尽管迅雷、QQ旋风等修正下载器也支持ed2k,但由于ipFilter的存在,它们很难有理想的表现,也不能为其他ed2k用户创造速度。eMule传统客户端复杂,使用的人少,上传的资源也越来越少。与之相比,BT尽管协议没有那么完备,但非常适合热门资源的快速传播。看似技术更有优势的ed2k,遭到了冷遇。
psV:硬件远胜3ds但为什么销量暴死?
说起最为失败的游戏掌机,东芝psV大概可以获得提名。在psV新鲜出炉之际,不少玩家特别是索粉,都更看好它而不是竞争对手任天堂3ds。理由很容易,psV的硬件性能更强,3ds所使用的部件如何看都是临近淘汰的规格,psV应该可以报psp被nds击败的一箭之仇了!
然而结局却是历史的又一次重复。截至目前为止,psV的销量大概是一千万左右,而3ds则卖了六千多万台,突破七千万也只是迟早的事情。psV使用了比3ds更好的技术,例如更好的触摸屏,更高像素的显示屏,更强的芯片;而3ds的杀手锏卖点裸眼3d显示,的确也如同人们意料那般是鸡肋。但结局为何会是“技术落伍”任天堂再次在掌机领域击败东芝?
原因主要还是运营——游戏机是用来玩游戏的,硬件再先进,游戏不好玩、质量差也没用。在任天堂的运作下,3ds上涌现出了动物之森、妖怪手表、怪物猎人4等好作品;而psV则缺乏游戏大作,冷饭频出且缺乏优化,东芝在近几年甚至放弃治疗,游戏展会对psV几乎只口不提。3ds依靠强大的游戏阵容,赢得了这一代掌机之争。
实际在历史上,硬件更先进的游戏机反在竞争中落败的例子屡见不鲜,例如任天堂的nGC便是性能领先于ps2的失败者。硬件技术先进与否,只是实现游戏体验的一种手段,想要赢得玩家的认可,还是需要耐心打磨游戏的。
可以看到,技术更先进并不意味着一定就可以被市场接受。看似更有优势的技术,可能会因为技术本身存在短板、生产成本、资本排挤、使用复杂、运营不力等原因遭到冷遇。看似先进的,未必是合适的,您还了解哪些被“落后技术”下克上的“好技术”?